数字经济的安全基石

申请试用

安全行业百科

首页 > 资源中心 > 知识中心 > 安全行业百科 > 态势感知技术详解

态势感知技术详解

阅读量:2025-07-08 16:45:00
态势感知技术的概念和应用
1.态势感知技术的概念
态势感知技术源于军事领域,后被广泛应用于网络安全等多个领域。在网络安全领域,它是一种基于安全大数据的监控和分析技术。其核心是对网络流量和安全事件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和预警,利用大数据技术全面、实时地掌握网络动态。
从内涵上看,态势感知在网络安全中涵盖“态”“势”“感”“知”四个层面。“态”指对当前网络环境状态的感知,包括静态与动态信息,如设备状态、流量情况等。“势”是对网络发展趋势的把握,通过分析历史和当前数据,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网络状态变化。“感”是感知能力,依靠各类传感器和数据源收集信息。“知”则是基于收集到的信息,通过智能分析形成对网络安全状况的认知,进而为安全决策提供依据,帮助安全专业人员及时发现和应对安全威胁,保障网络安全。
2.态势感知技术的全球和国内应用现状
在全球范围内,态势感知技术受到高度重视,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在航空、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态势感知解决方案得到广泛应用。
在国内,态势感知技术同样发展迅速。在政府层面,国家大力推动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体系建设,要求实现全天候体系化感知网络安全态势。众多政府部门建设了态势感知平台,用于监测和防御网络安全威胁。在企业领域,金融、能源、通信等行业积极应用态势感知技术,如金融行业接入态势感知与信息共享平台,提升应对威胁能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增加,国内态势感知技术将朝着智能化、自动化、平台化方向发展,更好地满足各行业的网络安全需求。

态势感知技术的核心原理和关键环节
1.数据采集过程
态势感知技术的数据采集过程复杂且关键,需从多维度、多渠道进行。首先要明确采集对象,包括网络流量、系统日志、安全设备告警、应用程序数据等。采集方式上,有主动采集和被动采集之分。主动采集通过主动探测网络设备和服务,获取相关信息,如使用网络扫描工具探测网络设备状态和漏洞。被动采集则是在不干扰网络正常运行的情况下,通过部署传感器等设备收集数据,如在网络关键节点部署流量采集设备收集网络流量数据。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需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实时性。全面性要求尽可能收集所有与安全相关的数据,避免遗漏重要信息;准确性保证收集到的数据真实可靠,避免因数据错误导致误判;实时性则要求数据能够及时被采集和传输,以便快速响应安全事件。采集的数据类型多样,有结构化数据如数据库中的日志记录,也有非结构化数据如网络流量中的数据包,这些数据将为后续的处理和分析提供基础。
2.数据处理和分析阶段
态势感知技术在数据处理和分析阶段,采用多种算法和技术以挖掘数据价值。关联分析是一种常用方法,通过分析不同数据源之间的关联关系,发现潜在的安全威胁。例如,将网络流量数据与系统日志数据关联分析,可发现异常流量与系统登录失败的关联,从而判断可能存在攻击行为。
机器学习在态势感知数据分析中应用广泛。监督学习算法可通过训练已知的安全和攻击样本,自动识别新的攻击行为,如使用支持向量机算法对网络流量进行分类,判断是否为恶意流量。无监督学习算法则用于发现数据中的异常模式,如使用聚类算法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聚类分析,识别出异常行为模式。
深度学习作为机器学习的一个重要分支,也在态势感知中展现出强大能力。通过构建深度神经网络,对大规模复杂数据进行学习和分析,能够更准确地识别未知威胁,如使用循环神经网络对时间序列的网络安全数据进行建模,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攻击。这些算法和技术相互配合,共同提升态势感知技术在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的能力。
3.威胁分析
在态势感知技术中,威胁分析是关键环节。通过数据分析来识别和评估网络中的潜在威胁,需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首先基于威胁情报进行分析,将已知的威胁信息与采集到的数据对比,快速发现已知威胁。威胁情报包括恶意IP、恶意域名、病毒样本特征等,通过实时更新威胁情报库,提高对已知威胁的识别能力。
利用异常检测技术识别未知威胁。通过建立网络流量、用户行为等正常模型,当数据偏离正常模型时,判断可能存在威胁。例如,使用统计分析方法设定网络流量的正常范围,当流量超出范围时,发出警报。
在威胁评估方面,从威胁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两个维度进行评估。可能性评估依据历史数据、当前安全态势等因素判断威胁发生的概率;影响程度评估则考虑威胁一旦发生对网络系统、业务运行等方面造成的影响大小。通过综合评估结果,确定威胁的严重程度,为后续的安全决策和响应提供依据。
4.可视化展示
可视化展示在帮助安全人员理解安全态势方面作用突出。它能将复杂抽象的安全数据转化为直观易懂的图形、图表等形式,使安全人员快速掌握网络安全状况。
在展示方式上,网络拓扑可视化可将网络设备、连接关系等信息以图形展示,安全人员能直观了解网络结构,快速发现异常设备或连接。流量可视化通过折线图、柱状图等展示网络流量的变化趋势,帮助安全人员及时发现异常流量峰值。告警可视化则将安全告警信息以颜色、图标等方式突出显示,提醒安全人员关注重要安全事件。
可视化展示还能提供交互功能,安全人员可通过点击、拖拽等操作,深入查看具体的安全数据细节,如点击告警信息查看告警详情和关联数据。动态更新功能使展示内容实时反映最新的安全态势,让安全人员及时了解网络环境的变化。通过这些可视化展示方式,安全人员能够更快速有效地理解和分析安全态势,做出准确的安全决策。

态势感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技术挑战和解决方案
1.海量安全数据实时分析问题
态势感知技术要处理的海量安全数据给实时分析带来诸多挑战。网络设备、系统日志、安全告警等多源数据持续产生,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传统数据处理技术难以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导致安全事件不能被及时发现和处理。
面对这一难题,首先需优化数据采集策略,合理选择采集点,避免冗余数据,减少分析压力。其次,采用分布式计算架构,如Hadoop、Spark等,将数据分散到多个节点并行处理,提高分析效率。利用流计算技术,如Storm、Flink等,对实时数据流进行快速分析,及时捕捉安全事件。通过改进数据存储技术,使用列式存储、压缩技术等,减少存储空间占用,提升数据读写速度,从而确保海量安全数据能得到实时有效的分析。
2.数据噪声和误报问题
数据噪声和误报严重影响了态势感知的准确性。噪声可能来源于数据采集设备的故障、数据传输错误等,使数据偏离真实值。误报则是因为安全分析算法对正常行为误判为威胁,导致大量无效告警。
为应对这一问题,可利用数据清洗技术,通过设定阈值、异常检测等方法,识别并剔除噪声数据。对于误报问题,需优化分析算法,如采用更精准的机器学习模型,结合多种特征进行综合判断。引入深度学习技术,利用其强大的学习能力,从大量数据中自动提取关键特征,减少误报。同时,建立告警验证机制,对发出的告警进行人工或自动验证,过滤掉误报,提高态势感知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3.跨系统数据集成和标准化问题
在态势感知中,跨系统数据集成和标准化面临巨大挑战。不同系统采用不同的数据格式、标准,如日志格式、数据分类等,导致数据难以互通和整合。系统间的数据壁垒使安全信息无法全面收集,影响态势感知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解决跨系统数据集成问题,需建设统一的数据集成方案,明确各系统间的数据交互边界和规则。制定数据标准化规范,包括数据格式、定义、计算方式等,确保不同系统的数据能够统一理解和处理。利用数据转换工具,如ETL(抽取、转换、加载)技术,将不同格式的数据转换为标准格式。开发数据接口,实现不同系统间的数据共享和通信,打破数据壁垒,为态势感知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基础。
4.复杂网络环境全面态势感知问题
复杂网络环境给全面态势感知带来诸多难点。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设备多样化,网络流量复杂多变,使得安全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变得极为困难。不同网络区域的安全策略和防护水平差异大,难以实现统一的安全监测和响应。
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构建多层次、体系化的监测体系,在网络边界、关键节点等位置部署传感器,全面收集安全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发现隐藏在数据中的潜在威胁。建立智能安全策略,根据不同网络区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安全防护措施。加强安全联动机制,实现不同系统、不同区域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响应,提高整体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从而在复杂网络环境中实现全面的态势感知。

态势感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1.人工智能提升态势感知能力
人工智能在态势感知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在数据挖掘方面,AI可通过深度学习等技术,从海量安全数据中自动提取关键特征,发现隐藏在数据中的潜在威胁模式。比如对网络流量数据进行深度分析,识别出异常流量的细微变化,为安全事件预警提供更精准的依据。
在威胁识别上,AI的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算法将不断优化。监督学习算法能基于更丰富的安全样本,更准确地识别已知攻击;无监督学习算法则能更快速有效地发现未知的异常行为模式。随着算法的持续演进,态势感知系统将具备更强的智能识别能力,能够快速识别出各种复杂多变的网络攻击,为网络安全防护赢得宝贵时间,使安全响应更加迅速和有效。
2.区块链技术在态势感知中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在保障态势感知数据安全方面潜力巨大。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特点,能有效防止安全数据被恶意篡改,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当安全数据被记录在区块链上后,每个数据块都经过加密和共识机制验证,任何对数据的修改都会留下痕迹,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
在数据共享方面,区块链技术可打破不同系统间的数据壁垒,实现安全可信的数据共享。通过智能合约,可以设定数据共享的规则和权限,确保数据在共享过程中不被滥用。态势感知系统借助区块链技术,能让不同部门、不同系统的安全数据实现快速、有效、安全的流通,从而更全面地掌握网络安全态势,提升整体安全防护水平,使安全决策更加科学和准确。
3.5G和物联网发展对态势感知的新要求
5G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网络安全挑战。5G网络的高速度、大容量、低时延特性,使得网络攻击的传播速度更快、规模更大,攻击者能在更短时间内完成攻击行为。物联网设备的广泛连接,使得网络攻击面大幅扩大,攻击者可以利用各种物联网设备作为攻击入口,对网络系统进行攻击。
物联网设备的安全防护能力普遍较弱,容易被攻击者控制,形成僵尸网络等,对网络系统造成更大的威胁。面对这些挑战,态势感知技术需要向更高速、更全面、更智能的方向发展。要能够实时监测和分析5G网络和物联网设备产生的海量数据,快速发现潜在的安全威胁;需要建立更完善的威胁情报库,及时更新5G和物联网相关的攻击信息;还要加强与其他安全系统的联动,形成协同防御体系,共同应对5G和物联网环境下的网络安全威胁。
4.态势感知技术的自适应和智能化发展
态势感知技术实现自适应和智能化有多种可能路径。一方面,可借助仿生智能算法,模拟生物神经系统等,对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进行自适应感知和学习。例如通过模拟蜂群算法,优化安全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流程,提升效率。
另一方面,人机融合技术也将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人与机器的协同工作,利用人的智慧和机器的计算能力,共同分析和判断网络安全态势。智能博弈技术等也可用于态势感知,使系统能够像博弈对手一样,根据网络环境的变化,动态调整安全策略。
态势感知技术自适应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将朝着更有效、更快速、更精准、更智能的方向发展。系统将能够自动适应不同的网络环境和安全需求,实时调整安全策略;智能化水平将不断提升,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和识别安全威胁,为网络安全提供更强大的保障。

安恒信息支持“态势感知”相关业务介绍
1.安恒信息态势感知相关产品和服务
安恒信息在态势感知领域拥有丰富且先进的产品和服务。其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以“AI驱动安全”为核心理念,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SOAR、UEBA、知识图谱、网络空间测绘等技术,可为监管客户打造统一协调指挥的实战化网络空间态势感知体系。该平台能全面采集网络各维度数据,通过深度分析和可视化展示,清晰呈现网络资产、运行、脆弱性以及网络攻击等态势,让用户对网络安全状况一目了然。
安恒信息还提供大数据分析服务,借助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从海量安全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为态势感知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威胁情报共享服务也不容忽视,通过实时更新和共享全球范围内的威胁情报,帮助用户及时了解最新的安全威胁动态,增强对未知威胁的防御能力。这些产品和服务相互协同,共同为用户构建起体系化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体系。
2.安恒利用大数据分析提升态势感知能力
安恒信息在大数据分析方面实力强劲,提升了态势感知的准确性与效率。在数据存储与计算上,采用分布式架构和先进技术,能快速有效处理PB级别的海量异构数据。无论是网络流量、系统日志还是其他安全相关数据,都能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存储与分析。
在数据分析方法上,安恒信息运用聚类分析等算法建立正常工况模型,通过与实时数据对比,精确检测出异常行为。利用机器学习等技术,从大量历史数据中学习安全事件的特征和规律,提高对新型攻击的识别能力。对于复杂多变的网络安全环境,安恒信息还能从多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如结合用户行为、资产信息等多方面数据,全面评估安全风险。通过这些大数据分析手段,安恒信息的态势感知系统能够更快速、更准确地发现潜在威胁,为用户的安全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3.安恒威胁情报服务支持态势感知
安恒信息的威胁情报服务在态势感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如同网络安全的一双“天眼”,让威胁无所遁形。通过实时收集、分析和整合全球范围内的威胁信息,包括恶意IP、恶意域名、病毒样本特征等,为态势感知系统提供及时、准确的威胁情报输入。
安恒威胁情报服务具有优势。一方面,其情报来源广泛,覆盖各类安全事件和攻击行为,确保情报的全面性;另一方面,情报更新迅速,能够紧跟最新的安全威胁动态,让用户第一时间了解到潜在威胁。在准确性上,安恒信息凭借先进的情报分析技术和专业的安全团队,对收集到的情报进行严格筛选和验证,确保情报的真实可靠。这些优势使得安恒威胁情报服务能够有效提升态势感知系统的威胁识别能力,帮助用户快速发现并应对已知和未知的安全威胁,增强网络安全防护的整体水平。
关闭

客服在线咨询入口,期待与您交流

线上咨询
联系我们

咨询电话:400-6059-110

产品试用

即刻预约免费试用,我们将在24小时内联系您

微信咨询
安恒信息联系方式